小厕所,大民生!管庄地区两处新公厕开放使用_国内频
发布日期:2020-06-15 04:25 来源:未知 阅读: 次
“小厕所、大民生”,公共厕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卫生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是创建国家级卫生区行动中重要的惠民工程硬件指标,是不可忽视的民生大事。近日,朝阳区管庄地区两处公厕开放使用,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大问题。
管庄地区咸宁侯村咸宁侯沟旁的几座平房为原铁路职工家属院,咸宁侯村拆迁后,附近仅有一处旱厕可使用,院内居民如厕十分不便。2019年,在朝阳区“共推厕所革命 ? 共促卫生健康”创卫行动中,地区环境办和社区多次实地调查,开始了旱厕改造项目,并最终建成了公厕,却因为用水问题迟迟不能开放使用。期间,地区环境办多次协调中铁六局材料库负责人及其上级部门铁路水务段新建管线为公厕接水。
公厕接水挖管道
为保证公厕运行后干净整洁,地区委托区环卫三队对公厕进行专业管理。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区环卫中心、材料库、地区环境办多次来到现场协商,最终形成了解决方案,确定了水费标准。
现场协调公厕接水路线和水费标准
如今,公厕已正常投入使用,周边居民如厕难问题也成为了历史。
同样解决供水问题后开放使用的还有位于朝阳路辅路原杨闸村的公厕。
在厕所革命推进旱厕改造的行动中,朝阳路辅路的这座建成的新公厕因供水问题一度中断使用。复工复产工作开启后,地区环境办多次协调区城市管理委、区绿化局、区环卫中心,召开现场协商会,彻底解决了绿化水井的故障,目前公厕已正常开放,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方便。
现场协商会
办法总比困难多,管庄地区新公厕的改造投运,不仅清除了卫生死角,改善了群众如厕体验,更体现了创卫惠民的决心和勇气。
建好“小厕所”,方能提升“大文明”,创建国家卫生区行动启动以来,朝阳区农村地区根据群众生活用水多样化的特点,积极破解改厕供水难题,探索多种建改模式,扎实推进“厕所革命”,使旱厕改造这一民生工程真正落地见效。随着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落实,朝阳区将再接再厉,坚决完成改革目标,努力解决好民生大事,提升朝阳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